绿叶盆菊

1929年

油彩 画布

81 x 45 cm

签名右下:玉 SANYU 1929

预估价
12,500,000 - 17,000,000
51,250,000 - 69,700,000
1,640,400 - 2,231,000
成交价
14,400,000
59,210,526
1,848,524

羅芙奧香港2010春季拍卖会

019

常玉 (华裔法籍, 1901 - 1966)

绿叶盆菊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来源:


昂利.皮耶.侯谢,巴黎

尚.克劳德.希耶戴,巴黎

家画廊,台北

苏富比拍卖,台北,1994年4月16日,编号80

私人收藏,台北

展览:


「双玉争辉」,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展期自1995年10月14日至11月26日

「乡关何处-常玉的绘画艺术」,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展期自2001年10月13日至12月2日

图录:


《家藏》,家画廊,台北,1992,彩色图版

陈炎峰,《华裔美术选集─常玉》,艺术家出版社,台北,1995,彩色图版,编号45,页101

《常玉画集》,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1995,彩色图版,编号8,页17

《中国巨匠美术周刊─常玉》,锦绣出版社,台北,1997,页26

衣淑凡编,《常玉油画全集》,国巨基金会、大未来艺术出版社,台北,2001,彩色图版,编号139,页253

《乡关何处-常玉的绘画艺术》,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2001年10月出版,彩色图版,编号43,页90

赏析:

常玉是中国第一代留法的杰出美术家,优雅、自由的绘画风格,在同代艺术家中显得十分突出,作品曾多次入选法国重要沙龙展,被视为「巴黎画派」的成员之一。1932年时,常玉的名字还曾被刊载于巴黎艺术出版社所发行的《1910-1930当代艺术家生平辞典》第三卷。在种族偏见仍深的年代,中国人的名字首度登录国际性的美术家生平辞典,绝非侥幸可获致。


早年多位留法的艺术家提起常玉,直言他当年已有大师级的名气,只是放荡不羁的性格,拒绝为五斗米折腰,晚年穷困客死异乡。曾在巴黎与常玉有一面之雅的老画家吴冠中,讚扬常玉是真正的艺术家,认为其艺术远在潘玉良、徐悲鸿等人之上,他曾说道:「常玉的画相当不错,有格调,有性格,我觉得中国人画油画到西方去的,常玉是第一个。」在他的观察,常玉的油画近乎写意,但形与色的构成仍本于西方现代造型观念。


在第一代中国油画家行列里,常玉无疑是非常突出的一位,具有超越时空的美学魅力。至今,他仍是许多艺术收藏者的最爱。尽管今日常玉留世的作品以油画、水彩、素描、版画等西方创作形式为主,但他的的美学内涵与中国文化其实深不可分。出生于中国四川南充的他,受到父亲常书舫的书画启蒙,12岁即展露艺术的才华。常书舫以狮、马等动物绘画闻名南充,潜移默化了常玉。在常玉从早期到晚期的作品中,经常以风景画中的马为创作主题,颇有几分向父亲致敬之意。传统艺术的因子,一直藏在飘浪性格艺术家常玉的创作血液之中,不论是线条、笔法、构成空间、色彩运用,还有绘画中透露的禅意与神韵,虽然身在欧洲,但笔下的灵魂,满溢著中华文化的影响。


少年常玉在父亲的安排下,曾跟随四川名书法家赵熙(1877-1938)习字。赵熙的诗书画名闻遐迩,墨迹存于四川名胜古迹间。在其优雅的艺术涵养与尚美的情操薰陶下,常玉颇受感召,得到父兄的许可与鼓励之下,走上艺术之路。他转赴上海生活,接收了广告月份牌和宣传海报图式的民间艺术的视觉刺激,当时盛行的海上画派、金石画派等花卉的表现技法,传承自石涛、八大山人等艺术古风,对后来常玉的绘画思维起了一定的影响,奠定艺术养分之基础。


1918至1919年间,常玉到东京探望二哥,停留一年余,期间传有其书法作品刊载于日本艺术杂志,足见当时常玉已有中国书艺之相当基础。虽然后来存世的常玉书艺创作不多,但写得一手好字的常玉,在巴黎时初期以毛笔速写裸女,功力一流,经常一气呵成,不需太多思索,往往引起其他画家的讚叹。后来他也透过油画,也把书法的功力展现于人体、动物、静物、花卉姿态等线条上。


常玉《青花盆与菊》就创作的主题来看,常玉多选择女体、花卉、静物、动物及少数的风景,并乐此不疲。其中「花卉」的题材在常玉一生创作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多以描写中国传统书画中常见的梅、竹、荷、菊,其中尤其偏爱画菊。「菊」,经常出现在他的花卉画里,隐藏著浓浓的乡愁记忆。菊是花中隐士,也是诗人的象征。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的优雅,想必在常玉心里有深刻的了解。他的生命价值观与美学思考,透过花卉画的描写抒发,彷彿也想借由花的姿态暗寓自己漂泊异乡的身躯。


吴冠中曾写道:「常玉画了那么多盆景,盆景里开出绮丽的繁花,生意盎然;盆景里芶延著凋零的残枝,悽悽切切,却锋芒毕露。由于剪裁形式构成的完整饱满,浓密丰厚的枝叶花朵往往种植于显然不成比例的极小花盆里,有人慨叹那是由于失去大地,只依靠一点点土壤成活的悲哀。这敏锐的感触,这意味深长的慨叹缘于同命运的相怜吧!我觉得常玉自己就是盆景,巴黎花圃里的东方盆景。」(节录自吴冠中〈说常玉〉一文)美学家蒋勋也从常玉的花卉画里读出「此生如花」的联想,认为花卉的姿态反映出艺术家的自我人生。


此生如花的联想,回顾常玉的一生确实已是一则传奇。1928年常玉27岁,来到巴黎已有7年光阴,他非常享受巴黎自由的人生,打算常驻于此。那一年他与大茅屋工作室(Académie de Grande Chaumière)结识而交往三年的法籍女同学—玛素.哈祖尼耶(Marcelle Charlotte Guyot de la Hardrouyère, 1904)结婚,虽然后来婚姻仅维系三年,但两人的确渡过一段快乐的日子。60多年后,玛素回忆起那段精神生活充实的时光,她曾写道:「我们总是跟朋友们在一起,从不感到沉闷。身边永远有美好的事物可供欣赏。」「我怀念常玉。」(参阅衣淑凡著《常玉油画全集》生平年表)


1929年常玉结识了巴黎重要的艺术收藏家与画商侯谢(Henri-Pierre Roché),侯谢同时也是一位知名的小说家兼画商,曾经慧眼发掘罗兰珊(Marie Laurencin)、布拉克(Georges Braque)、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杜象(Marcel Duchamp)、海老原喜之助(Ebihara Kinosuke)等现代艺术家。侯谢对常玉的画作一见倾心,合作时间虽不长,但他的确把常玉视为潜力艺术家,并收藏一批画作直至晚年。当时欧洲经济仍艰困的年代里,常玉的绘画得以进入艺术市场,可说是难得的机会。而此幅《绿叶盆菊》油画过去也曾是侯谢的收藏品之一。


《绿叶盆菊》的画面右下方有常玉题具的1929字样,是常玉最早出现的一批花卉油画。根据文献资料,1929年常玉才首度以帆布(canvas)来作画。在此之前,多数为铅笔、炭笔、毛笔速写的人物素描,以及数量不甚多见的水彩画。整个1920年代,常玉也是巴黎画派(Ecole de Paris)的成员之一,经常参选艺术沙龙展,平日出入咖啡厅、酒吧,与巴黎艺文圈人士交谊。天生的艺术家流浪性格,想像与创作不受拘束,他也观察当时各家各派的绘画风格,1920疯狂年代古典风格复辟,对于他的绘画也产生若干的影响,如装饰性图纹、构图平面化形式等。


大抵而言,常玉的绘画倾向于极简主义,用色不多,1930年代前后他的油画作品多采白色、粉红浅色调,偶而加上黑色,属于巴黎特有的浪漫风情。不过虽然画面的构成简单,然而常玉表现出来的气息却是富贵而华丽的,没有轻挑俗气之感。他出身富庶家庭,出入流露纨裤子弟的习性,却又淡泊名利。以《绿叶盆菊》作品为例,粉白的背景里,蓝色暗示出地面的空间,常玉仔仔细细地画上许多粉菊,姿态优雅娟秀,花间衬著茂密的绿枝、绿叶,整幅作品洋溢幸福的气氛,粉菊向上生长延展,给人生机勃勃的感受。


常玉的花卉静物画显现出他的性格,不媚世俗,我行我素,有几分文人的傲气,反映出他在巴黎的人生经验。20世纪初,华人生活在异乡的土地,何其不容易,当然要绽放光华,即使是粉色的小花,也要开得艳灿、自信。


FOLLOW US.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