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葉盆菊

1929年

油彩 畫布

81 x 45 cm

簽名右下:玉 SANYU 1929

預估價
12,500,000 - 17,000,000
51,250,000 - 69,700,000
1,640,400 - 2,231,000
成交價
14,400,000
59,210,526
1,848,524

羅芙奧香港2010春季拍賣會

019

常玉 (華裔法籍, 1901 - 1966)

綠葉盆菊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來源:


昂利.皮耶.侯謝,巴黎

尚.克勞德.希耶戴,巴黎

家畫廊,台北

蘇富比拍賣,台北,1994年4月16日,編號80

私人收藏,台北

展覽:


「雙玉爭輝」,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展期自1995年10月14日至11月26日

「鄉關何處-常玉的繪畫藝術」,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展期自2001年10月13日至12月2日

圖錄:


《家藏》,家畫廊,台北,1992,彩色圖版

陳炎峰,《華裔美術選集─常玉》,藝術家出版社,台北,1995,彩色圖版,編號45,頁101

《常玉畫集》,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1995,彩色圖版,編號8,頁17

《中國巨匠美術周刊─常玉》,錦繡出版社,台北,1997,頁26

衣淑凡編,《常玉油畫全集》,國巨基金會、大未來藝術出版社,台北,2001,彩色圖版,編號139,頁253

《鄉關何處-常玉的繪畫藝術》,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2001年10月出版,彩色圖版,編號43,頁90

賞析:

常玉是中國第一代留法的傑出美術家,優雅、自由的繪畫風格,在同代藝術家中顯得十分突出,作品曾多次入選法國重要沙龍展,被視為「巴黎畫派」的成員之一。1932年時,常玉的名字還曾被刊載於巴黎藝術出版社所發行的《1910-1930當代藝術家生平辭典》第三卷。在種族偏見仍深的年代,中國人的名字首度登錄國際性的美術家生平辭典,絕非僥倖可獲致。


早年多位留法的藝術家提起常玉,直言他當年已有大師級的名氣,只是放蕩不羈的性格,拒絕為五斗米折腰,晚年窮困客死異鄉。曾在巴黎與常玉有一面之雅的老畫家吳冠中,讚揚常玉是真正的藝術家,認為其藝術遠在潘玉良、徐悲鴻等人之上,他曾說道:「常玉的畫相當不錯,有格調,有性格,我覺得中國人畫油畫到西方去的,常玉是第一個。」在他的觀察,常玉的油畫近乎寫意,但形與色的構成仍本於西方現代造型觀念。


在第一代中國油畫家行列裡,常玉無疑是非常突出的一位,具有超越時空的美學魅力。至今,他仍是許多藝術收藏者的最愛。儘管今日常玉留世的作品以油畫、水彩、素描、版畫等西方創作形式為主,但他的的美學內涵與中國文化其實深不可分。出生於中國四川南充的他,受到父親常書舫的書畫啟蒙,12歲即展露藝術的才華。常書舫以獅、馬等動物繪畫聞名南充,潛移默化了常玉。在常玉從早期到晚期的作品中,經常以風景畫中的馬為創作主題,頗有幾分向父親致敬之意。傳統藝術的因子,一直藏在飄浪性格藝術家常玉的創作血液之中,不論是線條、筆法、構成空間、色彩運用,還有繪畫中透露的禪意與神韻,雖然身在歐洲,但筆下的靈魂,滿溢著中華文化的影響。


少年常玉在父親的安排下,曾跟隨四川名書法家趙熙(1877-1938)習字。趙熙的詩書畫名聞遐邇,墨跡存於四川名勝古蹟間。在其優雅的藝術涵養與尚美的情操薰陶下,常玉頗受感召,得到父兄的許可與鼓勵之下,走上藝術之路。他轉赴上海生活,接收了廣告月份牌和宣傳海報圖式的民間藝術的視覺刺激,當時盛行的海上畫派、金石畫派等花卉的表現技法,傳承自石濤、八大山人等藝術古風,對後來常玉的繪畫思維起了一定的影響,奠定藝術養分之基礎。


1918至1919年間,常玉到東京探望二哥,停留一年餘,期間傳有其書法作品刊載於日本藝術雜誌,足見當時常玉已有中國書藝之相當基礎。雖然後來存世的常玉書藝創作不多,但寫得一手好字的常玉,在巴黎時初期以毛筆速寫裸女,功力一流,經常一氣呵成,不需太多思索,往往引起其他畫家的讚嘆。後來他也透過油畫,也把書法的功力展現於人體、動物、靜物、花卉姿態等線條上。


常玉《青花盆與菊》就創作的主題來看,常玉多選擇女體、花卉、靜物、動物及少數的風景,並樂此不疲。其中「花卉」的題材在常玉一生創作中佔有極大的比重,多以描寫中國傳統書畫中常見的梅、竹、荷、菊,其中尤其偏愛畫菊。「菊」,經常出現在他的花卉畫裡,隱藏著濃濃的鄉愁記憶。菊是花中隱士,也是詩人的象徵。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的優雅,想必在常玉心裡有深刻的了解。他的生命價值觀與美學思考,透過花卉畫的描寫抒發,彷彿也想藉由花的姿態暗寓自己漂泊異鄉的身軀。


吳冠中曾寫道:「常玉畫了那麼多盆景,盆景裡開出綺麗的繁花,生意盎然;盆景裡芶延著凋零的殘枝,悽悽切切,卻鋒芒畢露。由於剪裁形式構成的完整飽滿,濃密豐厚的枝葉花朵往往種植於顯然不成比例的極小花盆裡,有人慨嘆那是由於失去大地,只依靠一點點土壤成活的悲哀。這敏銳的感觸,這意味深長的慨嘆緣於同命運的相憐吧!我覺得常玉自己就是盆景,巴黎花圃裡的東方盆景。」(節錄自吳冠中〈說常玉〉一文)美學家蔣勳也從常玉的花卉畫裡讀出「此生如花」的聯想,認為花卉的姿態反映出藝術家的自我人生。


此生如花的聯想,回顧常玉的一生確實已是一則傳奇。1928年常玉27歲,來到巴黎已有7年光陰,他非常享受巴黎自由的人生,打算常駐於此。那一年他與大茅屋工作室(Académie de Grande Chaumière)結識而交往三年的法籍女同學—瑪素.哈祖尼耶(Marcelle Charlotte Guyot de la Hardrouyère, 1904)結婚,雖然後來婚姻僅維繫三年,但兩人的確渡過一段快樂的日子。60多年後,瑪素回憶起那段精神生活充實的時光,她曾寫道:「我們總是跟朋友們在一起,從不感到沈悶。身邊永遠有美好的事物可供欣賞。」「我懷念常玉。」(參閱衣淑凡著《常玉油畫全集》生平年表)


1929年常玉結識了巴黎重要的藝術收藏家與畫商侯謝(Henri-Pierre Roché),侯謝同時也是一位知名的小說家兼畫商,曾經慧眼發掘羅蘭珊(Marie Laurencin)、布拉克(Georges Braque)、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ancusi)、杜象(Marcel Duchamp)、海老原喜之助(Ebihara Kinosuke)等現代藝術家。侯謝對常玉的畫作一見傾心,合作時間雖不長,但他的確把常玉視為潛力藝術家,並收藏一批畫作直至晚年。當時歐洲經濟仍艱困的年代裡,常玉的繪畫得以進入藝術市場,可說是難得的機會。而此幅《綠葉盆菊》油畫過去也曾是侯謝的收藏品之一。


《綠葉盆菊》的畫面右下方有常玉題具的1929字樣,是常玉最早出現的一批花卉油畫。根據文獻資料,1929年常玉才首度以帆布(canvas)來作畫。在此之前,多數為鉛筆、炭筆、毛筆速寫的人物素描,以及數量不甚多見的水彩畫。整個1920年代,常玉也是巴黎畫派(Ecole de Paris)的成員之一,經常參選藝術沙龍展,平日出入咖啡廳、酒吧,與巴黎藝文圈人士交誼。天生的藝術家流浪性格,想像與創作不受拘束,他也觀察當時各家各派的繪畫風格,1920瘋狂年代古典風格復辟,對於他的繪畫也產生若干的影響,如裝飾性圖紋、構圖平面化形式等。


大抵而言,常玉的繪畫傾向於極簡主義,用色不多,1930年代前後他的油畫作品多採白色、粉紅淺色調,偶而加上黑色,屬於巴黎特有的浪漫風情。不過雖然畫面的構成簡單,然而常玉表現出來的氣息卻是富貴而華麗的,沒有輕挑俗氣之感。他出身富庶家庭,出入流露紈褲子弟的習性,卻又淡泊名利。以《綠葉盆菊》作品為例,粉白的背景裡,藍色暗示出地面的空間,常玉仔仔細細地畫上許多粉菊,姿態優雅娟秀,花間襯著茂密的綠枝、綠葉,整幅作品洋溢幸福的氣氛,粉菊向上生長延展,給人生機勃勃的感受。


常玉的花卉靜物畫顯現出他的性格,不媚世俗,我行我素,有幾分文人的傲氣,反映出他在巴黎的人生經驗。20世紀初,華人生活在異鄉的土地,何其不容易,當然要綻放光華,即使是粉色的小花,也要開得艷燦、自信。


FOLLOW US.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