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

油彩 画布

60.5 x 72.5 cm

签名左下:林风眠

预估价
7,800,000 - 12,000,000
236,400 - 363,600
成交价
10,066,000
305,030

羅芙奧台北2004春季拍卖会

030

林风眠 (中国, 1900 - 1991)

丰收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来源:


厦门陈先生受赠于林风眠本人

私人收藏,香港、台北

赏析:

林风眠是中国二十世纪美术史上地位崇高的人物,画家席德进讚誉他是改革中国画的先驱者」、「三十年代中国画坛顶尖的人物」以及「光芒四射受人瞩目的大师1」。林风眠一生致力研究绘画创作,兼容中西艺术精髓,在美术教育亦功绩卓著。1928年他首次创办民国初年最重要的美术学府—国立艺术院,即后来的国立杭州艺专,建立二十世纪中国现代艺术的摇篮。华人艺术界最耀眼的艺术大师赵无极、吴冠中、席德进、赵春翔与朱德群等都曾受教于林风眠。他以自由开放的态度,身体力行坚持绘画之路,成为后进学生的精神导师。

然而,林风眠的一生充满戏剧性的遭遇,文化大革命的「黑画」批判,使得从全国地位崇高的美术家,成为关进大牛棚的黑五类,受尽屈辱与折磨,晚年才得平反并恢复地位。他的一生创作无数,尤其是以大陆解放后的1950年代出现风格上的分野。1950年代后,中国领导人重视工农兵政策,艺术家们应为人民服务,描绘劳动阶级的人民,才符合思想正确的文艺政策。因此,1958年时曾与同期画家关良、吴大羽组织下乡近一个月。1959年之后,林风眠又多次到浙江省舟山渔场去体验渔村生活2。不过,林风眠出身广东省山村,个性朴实热情,喜爱大自然。下乡写生作画、亲近农民,对他的一贯主张不矛盾。林风眠曾自述:「首先要自己先把心交给农民群众,自己先要有真挚的感情。一个美术工作者,如果想在创作中描写农村生活,不但要在农村的建设跃进中,感受到许多新的景象,最主要的首先要去了解和感受到农民群众的善良而高贵的本质,这样在自己的创作中才会有真挚的感情。作品的思想性才会提高一步3。」

此次拍卖的《丰收》一作,是目前市场上少见的林风眠早期油画。构图华美而和谐,色调偏暗,光线幽幽穿透其间,快笔线条颇有拙趣,率意而就,可谓包罗画家所擅长的绘画特色。香港知名林风眠收藏家王良福先生曾亲鑑此画,肯定此画为「开门」之作,他所看过林风眠的渔民题材油画中,就属此作「最为完整」,「线条够辣」、「好得不得了」(王良福语)。王良福先生从1978年开始收藏林风眠的画作,进而认识画家本人,熟悉他的生平、风格,一直是业界颇受敬重的收藏前辈。林风眠是他最崇拜的画家,画中的「意境、象征性」最难能可贵。他研判《丰收》为1950年代初期的油画,兼具东西方的艺术特色,目前存世不到50幅的林风眠油画中,他认为此幅画作是上上之选。

《丰收》一作的拥有者是一位八十七岁的老收藏家,目前往返住居于港台两地,与已故书画家溥心畬、黄君壁为旧识。老收藏家的社经地位不俗,抗战期间曾服役军旅,任高官要职,除役后,来台经商二、三十年。老收藏家拥有此画已有七、八年,得自于林风眠一陈姓友人之子。来自厦门的陈姓友人,过去在中国共产党内担任军职,文革时期多方照应监牢中的林风眠(1968-72)。林风眠获得释放之后 ,为答谢陈姓友人,馈赠此《丰收》油画及多幅彩墨画。陈姓友人一直保存此画,直至过世后遗留给后人。1990年代初期陈氏之子将此批画作让与目前的拥有者。

1977年当画家离开上海前往香港之前,的确曾经赠送多幅画作给友好、学生。吴冠中后来也曾为文提及此事。林风眠的学生朱膺在〈艺术要味道呢!〉一文中也提到:「当妻儿出国(1955)后,林师孑然一身,但作画更艰苦勤奋。那时还常去郊区农村采风,画了不少田间劳动和秋收之类的图画,对生活进行艺术的再改造。在这些作品中,他注重人物主体的动态概括,使之既有情节,又有丰富的变化,追求一定的装饰性,放松对细节的刻画。运色强烈,线的自由挥写,形成鲜明的画风。在画展中,特别引人注目4。」

《丰收》曾是画家生命转折处所完成的作品,画中洋溢著画家的天真浪漫,如同他所言,需认真诚恳的作画。跃动的线条,颤动的色彩,忙碌的渔妇们停下动作,凝视著正在写生的画家,甜美丰收之情洋溢在画布中。《丰收》融合空间透视、光线感的西方风景画特点,以及灵感来自中国汉画、皮影、脸谱的人物画特色。

注释

1 席德进,《改革中国画的先驱—林风眠》,雄狮图书出版公司,台北,1982年7月,页9
2 朱朴编著,《现代美术家画论、作品、生平──林风眠》,学林出版社,1988年,页150。「一九五九年己亥六十岁。是年,先生数次去舟山渔场写。...六月八日,发表为庆祝上海解放十周年美术作品而创作的油画—《海渔》。」
3 林风眠,〈跨入一个新时代〉,《文汇报》,1959年1月1日
4 吴冠中,《望尽天涯路--吴冠中回忆录》,万象图书,1992,页485

参考资料:

...他的人物画则分为仕女画与戏曲画,十分有特色。仕女脸部的描写都是柳叶式的眉眼和瓜子脸,比较缺乏变化;但衣服和躯体的描写层次变化丰富,尤擅于在重彩的底色上应用白线与白粉,营造出白纱的透明质感,色调和谐浪漫;同时线条流畅灵活,有『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遗韵,也喜欢采逆光的方式营造气氛。他又受民俗艺术的皮影戏与京戏等戏曲人物之造型影响,样式化的造型亦有如剪影图案般的风格,呈现出一种幽静深沉的情感与心思,耐人品味。

五十年代后期,一方面林风眠已历经了深刻的人世体验与感受,另一方面大陆政治局势在毛泽东的主导下,包括『大炼钢』、『人民公社』,甚至全国人民放工停学『打麻雀』等各项荒谬政策的推行实施,使整个中国笼罩在恐惧不安的变动中。因此林风眠的艺术创作亦出现了许多表现人生苦难与人性挣扎方面的题材,使得林风眠转向西方『表现主义』的艺术创作精神,脱离了他一向较为唯美抒情的绘画表现。...」

林风眠的重要贡献与影响,使他有「中国现代美术之父」的称誉。这点相较于林风眠同时期赴法留学的徐悲鸿而言,他则是坚守学院派真实风格的绘画传统,并排斥当时流行于欧洲的各种新艺术运动与抽象绘画风格。这里显示出两人不同的生命才性与选择,带给中国美术在近代发展不同的养分与影响,也各自产生了不同的贡献。林风眠的艺术风格不像徐悲鸿偏重于西方传统的写实表现,吸收了能融合于中国画的西方技法理念,这种多元相异的取向正是文化发展进步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以上节录自巴东文,〈林风眠艺术风格之发展论析〉,《国立历史博物馆学报》,23期,2002,页35(本文得自作者授权同意)


FOLLOW US.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