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76(双联幅)

1976年

油彩 画布

50 x 84 cm

签名右下:无极 ZAO
签名画背:Pour Eugenia et Joan De Muga Leur ami 无极 ZAO
签名画背绷架:ZAO Wou-ki Diptyque 50 x 84 23.9.76

预估价
30,000,000 - 42,000,000
7,407,000 - 10,370,000
954,200 - 1,335,900
成交价
31,200,000
7,839,196
1,011,345

羅芙奧台北2015春季拍卖会

237

赵无极 (华裔法籍, 1920 - 2013)

23.9.76(双联幅)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展览:
《现代抽象绘画展》,琢朴艺术中心,高雄,展期自2013年9月10日至18日

图录:
雷马里,《赵无极》,艺术圈出版社,巴黎 ,1986,黑白图版,编号489,页345

附艺术家工作室开立之原作保证书

赏析:
赵无极的抽象绘画里,光的表现总是极致,它有时占据了作品主位,光灿夺目且慑人心弦。或是从画面一隅穿透而出,有时激越耀眼,有时宁静沉稳。无论如何,赵无极画作里的光总是蕴含无尽的生命力,美得令人无法忽视,在双联幅《23.9.76》中,艺术演绎了光与黑暗之间的交锋。画里,一片银色与大地色彩交错铺展开来的空间里,浓厚的深褐色团块分据画面左下、中心以及右侧,它们厚重且向内凝聚,隐含着骚动,而在它们之间,深色的云雾有如自大地升起,神秘的光芒自不规则的裂缝中穿透而出,隐约浮现的符号回旋于虚空之中,令人想起艺术家1950年代甲骨文时期的作品。而由整件作品中央下方扩散而出的,是一股蕴藉的银蓝色光采,彷若透着来自宇宙的天光,苍茫、无垠、深不可测。于是,景色悬浮其中,没有中心,也没有任何消失点,而作为观者,我们彷佛也挣脱了地心引力的束缚,自由地以不同的角度与路径进入画作中,探索那没有边界的未知,当耳边隐隐伴随着物质碰撞翻转的爆裂声,也体会了艺术家独自前行、发掘天地间奥秘的那份激情与渴望。

法国艺评家弗郎索瓦.雅各布布曾如此评论:「在赵无极的绘画中,有着对世界的无穷质疑,一个把它重造的决心。他有些绘画令人联想起万物起源那股通过能量造物的狂暴,以及创造爆发的最后颠簸。而另一些画则展示着星云带揶揄的反叛,或是光的诞生,或是水的创造。」(摘录自弗郎索瓦.雅各布布着,纽约皮埃尔.马蒂斯画《赵无极绘画1980-1985》展览画册前言,美国纽约皮埃尔.马蒂斯出版社出版,1986。香港季丰美术出版社出版,页375)经历了克的启迪与中国甲骨文的洗礼,赵无极在抽象绘画里成就了其艺术高峰,他将源自于东方的哲思注入来自欧洲的绘画传统,拥抱宇宙生机的无限动荡,开创了崭新的艺术视野。即便在抽象绘画的领域里,形象已然退场,艺术家依旧心系着这个世界,但他不再描绘构成世界的物质,而是意在物质的流转,捕捉其运行的漩涡与原始的喧哗。

风景的本质一直存在于赵无极的抽象绘画之中,或者更贴切地说,是山水的精神。他像是一位探险家,在无形而未知的天地之间独自前行、开辟新径,深入浩瀚无人的宇宙深处,捕捉了大地的律动、自然运行的力量,并寄情于其中,一如中国文人传统中的山水画,展现的不仅是创作者眼中的景色,更是其心中丘壑。而大器磅礡的心中丘壑,必然立基于创作者关于生命的深刻体悟与感受,赵无极的创作总紧系生命的经历与内在的精神旅程,《23.9.76》既是山水,也是艺术家内心的风景。1970年代前后,艺术家的妻子陈美琴深受疾病所苦,一天天沉入病痛,直至1972年病逝,无力挽回爱妻的赵无极在极度的孤寂与颓丧之中,几乎无法提笔作画,于是,轻盈的纸与水墨成为了他宣泄心绪的出口。建筑师贝聿铭与妻子卢爱玲曾于这段时间拜访赵无极并欣赏其纸上水墨,多年以后,贝聿铭为艺术家在纽约的个展写下的前言里如此描述:「我被迷住了……这线条轻巧空灵,同时有着无穷的细节。然而,以我看来,最有意义的是,这些水墨和他的油画用着相同的语言,虽然这两种技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还记得,当我发现他是一位受中国美感激发的西方传统画家时,印象是多么深刻。这种美感构成了他作为一位艺术家不断进步的基石。」(摘录自贝聿铭着,《Zao Wou-Ki. Encres de Chine 1982-1996. A tribute to Pierre Matisse》展览画册前言,Edition Jan Krugier and Maria Gaetana Matisse出版,1996。季丰出版赵无极画册,页375)

烈火重生之后的赵无极,迈向了艺术生涯的再一次蜕变与升华,而这一次,他经由水墨的挥洒找到内心的平静,也为他的抽象绘画注入了一股沉稳舒朗的崭新力量。如同《23.9.76》一作中,褐色系的色调在淡色背景上铺陈开来,时而凝聚如浓墨,时而舒展如湿笔,气韵流转于其间,彷佛天地之中推动着万物运行的无形动力,特别是画中细致的色调铺展,深具水墨渲染的韵味。而画面上方的水平结构,艺术家以油彩画布挥洒出水墨般湿润、轻盈且多变的层次,为整幅画面拉开了空间深度,如远山飘渺,亦如云雾缭绕。虚与实在此交会、互相渗透,既是竞争,也是共存融合。赵无极在此不讲述故事,但我们却听见了大地的骚动与风的低语,看见了光的舞蹈,感受到一股难以言说的力量回旋于大气之中,使得整件画作有了如诗的特质。正如艺术家曾说的:「题材就在挥洒我的自由,摆脱一切法则,去创造新的组合,除了我内在的要求,没有其他考虑,在这一点上,我不需接受任何人的指导,只要我自己认为它够强、够大。」(参阅赵无极、梵思娃着、刘俐译《赵无极自画像》,艺术家出版社,台北,1992初版,页144-145)而这,即是艺术家与生命、与世界沟通的方式,无惧于动荡,且充满激情。

FOLLOW US.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