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系列─眺望

2005年

油彩 画布

200 x 150 cm

签名右下:曾梵志 2005 Zeng Fan zhi

预估价
7,500,000 - 9,500,000
30,750,000 - 38,950,000
961,500 - 1,217,900
成交价
10,496,000
40,369,231
1,347,368

羅芙奧香港2011秋季拍卖会

049

曾梵志 (中国, 1964 年生)

天空系列─眺望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展览:


「目光所及-当代艺术七人展」,诗洛卡琳威洛大学美术馆,曼谷,展览自2006年8月23日至9月15日

图录:


《目光所及》,诗洛卡琳威洛大学,曼谷,2006,彩色图版,页82

赏析:

曾梵志的《天空系列—眺望》是他2004年创作的经典作品「天空」系列中的代表作,作品表达了在混乱和顽强的世界中的不安、困惑和焦虑。这类主题在他的很多作品中经常表现,但「天空」系列在光明、希望甚至个人的满足和救赎的方面有更多的表达。不同于大多数的中国当代艺术家, 曾梵志的画源自内心,始终依循自身的艺术情感表达,他通过作品深入探索自身内在心灵及其遭遇的恐惧。曾梵志受到罗伯特.劳森柏格和爱德华.孟克等欧洲表现主义艺术家的深刻影响,他无疑打破了中国的现实主义和具象派艺术的固有模式,把内心最深层的痛苦情感倾诉在画布空间内。曾梵志关注人物个体,并用心体察在隔阂与疏离的社会中的恐惧和焦虑,并对人所佩戴的用以掩盖内心恐惧的面具深有所感,他在「天空」系列作品中表现了人可以获得某种形式的内心宁静,甚至是满足的喻意。


曾梵志的《天空系列—眺望》描绘了两个青年人并肩站在山坡上目视远方,这是曾梵志风格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场景。尽管两人并立,却似乎各不相干,都在忘我地凝视远方。曾梵志非常擅长表现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里中国青年人内心的骚动和困惑。两位貌似不俗温文尔雅的都市人脸上都挂着困惑和压力的表情,明显表现出孤立和迷惘的心境,这是因为人物在内心世界对自我身份认识的困惑。人物巨大肥厚的手掌着色粗犷,是曾梵志标志性的绘画语言,代表人物内在心灵的生涩和脆弱。


作为表现主义的创作者,曾梵志油画中每个部分都具有深刻含义。站在暗色山坡的两个人物被茂密而纤长的野草包裹。色彩在曾梵志的表现主义画作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暗色调的山坡代表了作品黯淡的心理背景,同样灰暗阴郁的野草,唤起焦灼不安的心理活动。在《天空系列—眺望》中,昏暗的山坡和混乱的野草占据的画面空间不足四分之一,大面积的背景是强有力的蓝色和白色的天空。曾梵志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对每种颜色都使用了暗蓝、暗绿或暗灰的阴影,而明亮的天空映衬下并排站立的两个突兀的人物形象,则为他们的世界带来了意外的希望。两人坚定地迎风而立,似乎在心理上有足够能量面对心魔的挑战,敢于直面淩乱的世界抛向他们的任何狂风暴雨。衣服是明快的红、白、蓝色,头发被风吹向后方,这些细节也为画作增添了乐观的寓意,而这在曾梵志早期的作品中是没有的。


曾梵志在很多方面表现不俗,在中国当代画家中脱颖而出。他的作品在表现力和技法上显示了非同寻常的成熟。他关注内在世界,通过画作反映了心理的深刻不安和对纷繁新世界在意义上的探索。他的很多近期作品关注开放和新兴的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事务,而在事业初期的创作则大多表现个人在令人惊恐的新环境中的异化和疏离感。曾梵志不仅创作主题与众不同,绘画技法上也乐于实验创新,特别是在中国传统国画笔法和空间的运用方面积极实践。他经常表现的异化和疏离痛苦主题和成熟的绘画技法使他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成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画家之一。


曾梵志1964年生于湖北武汉。童年时,他性格内向,深受当时社会混乱和不合理的影响。所见所闻让他的心灵深受伤害,艺术成为其迷乱内心的唯一出路。进入湖北美术学院学习后他马上被德国表现主义所吸引,在这里的学习对他的作品和绘画技巧造成了终生的影响。野性的画风、带血的色彩和沉思的表情成为他的标志,世界末日般的意象和颜色中表达着焦虑和异化。然而,这样的反思和表现主义倾向在他的故乡武汉得不到认同,于是曾梵志在1994年搬到了北京。在那儿,他深受异化和分离带来的心灵创伤。


曾梵志的作品是对其人生各个阶段心理状态的一种细致表现。大多数同时代的艺术家乐于在艺术作品中套用已有的成功模式,而曾梵志与他们不同,他坚持推出新的系列作品,并开拓艺术风格,不断创造新的和引人注意的内心表现方式。在武汉时,他创作了最早的两个作品系列「医院」和「肉」,两个系列都受到早年骇人的直接影响,这些经历来自其内向的青少年时期。在二十世纪60年代,大多数中国家庭没有浴室,年幼的曾梵志只得去附近医院借用。每天在医院目睹的混乱场景使其敏感的内心蒙受伤害。他由此创作的「医院」系列独特地刻画了漠不关心的医生和充满恐惧的病人。「肉」是他的第二个系列作品,取材于他每天往返学校途中经过的屠宰场。在炎热的夏季,屠宰场的工人们躺在冷冻的肉制品上降温,肉上的血沾得他们满身都是。对于十分敏感的曾梵志来说,这令他非常困扰。


为寻求对自己艺术的认同和理解,曾梵志从武汉移居北京。然而他发现自己与主流艺术格格不入。面对孤独、分离和异化,他创作了成名作「面具」系列。画中每个人物的脸都藏在一个扁平的面具下,使所有的表情和感情得到升华。衣着光鲜、投身职场的年轻都市人将真实的内在自我伪装起来,压制其内心情感,直至否定自己的生命。「面具」系列之后,曾梵志开始转向更加抽象的艺术形式。2000年,他开始创作不戴面具的人物画像。这些人物眼神空洞呆滞,甚至比他所创作的面具人物更加颓废,刻画了令人难忘的个体孤独和寂寞。在曾梵志的所有作品中,其描绘的人物都有异常巨大的双手以及强壮的身姿,似乎在强调尽管人们可以将内心的情感小心翼翼地隐藏在毫无表情的面容背后,但不安的双手会暴露内心的挣扎。


曾梵志在「肖像」系列中运用了更多传统的中国画技巧。表现主义与传统的中国水墨画的抽象性相结合,画作中的人物常常浮现于空白背景中,而细节处着笔甚少,这种处理有助于曾梵志强调人物性格上的孤立和隔离。这种强大的表现力直接来自传统的中国画。曾梵志的画法同样深受传统的中国水墨画画法的影响。粗笔划出的大线条营造出一种抽象的感觉,而细笔则用来描绘有力、强烈的线条,让人联想起中国书法。


2004年曾梵志开始创作风景画,在他的作品《天空系列—眺望》中,人物独立于风景之外。随着曾梵志的日渐成熟,他的创作也反映了他的心路历程和心理状态。他的「天空」系列作品为混乱、挑战和令人不安的世界带来了一丝新的光明和希望。


FOLLOW US.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