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底瓶花

1956年

油彩 画布

72.4 x 46.4 cm

签名右下:玉 SANYU

预估价
30,000,000 - 40,000,000
7,059,000 - 9,412,000
917,400 - 1,223,200
成交价
59,840,000
14,419,277
1,860,697

羅芙奧台北2009秋季拍卖会

102

常玉 (华裔法籍, 1901 - 1966)

蓝底瓶花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来源:


帕克博耐特拍卖,约1970(苏富比前身)

肯.费瑞斯与爱咪.索尔.费瑞斯收藏(爱咪.索尔的母亲购自上述拍卖)

苏富比拍卖,香港,2001年10月28日,编号30

赏析:

《蓝底瓶花》一作完成于1956年,这是一幅难得有画家同时标记年代、签名及题写地址的作品,原始画背上签有「常玉。沙坑街28号,巴黎,1956」的法字字样。我们无法臆测常玉是否有意在何处发表这幅作品,因而慎重其事地填写上详细的画作说明,特别是他所居住的工作室地址。根据衣淑凡女士所编写的画家〈生平年表〉(参考2001年出版《常玉油画全集》,页62-72),1943年之后常玉迁居巴黎第十四区的沙坑街,一直到1966年生命结束。而从1943、1944、1945、1947、1948、1954、1955、1956年历届的「独立沙龙」展览目录里,可以寻见常玉作品参展的记录,书上的文字都会写道「常玉。沙坑街28号」以及历次参展的作品题目。


1948至1950年其间常玉前往纽约寻求发展,中断了在巴黎的展览,然而远渡重洋并未为他带来经济上的改善。画家生前八年的1956年最后一次参加独立沙龙展览之后,似乎不再积极参与当时巴黎最前卫的展览之一。生活困顿潦倒,画作销售的失利,本想靠乒乓网球发迹的美梦也宣告破碎了。一人离开故乡寄居艺术之都达四十年,却沦落到家具店铺描绘图案及兼零工维生,内心的乡愁和惆怅可想而知。


从书香世界富家子弟,到飘零异乡的落魄画家,繁华与空寂的强烈对比,在常玉的绘画里我们看出不可言说心境。尤其1950年代之后的花卉静物画,可说道尽了繁华落尽后的悽怆寂寞。花卉的题材是常玉终生最主要的题材,有人从常玉的花卉看到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的荡气回肠。同为旅法的艺术家熊秉明曾以「盆、魂、痕、昏」《红楼梦》书中〈白海棠诗〉的四个韵脚,形容常玉小小盆栽的孤独、寂寞、沉湎与耽溺。而美学家蒋勋则从他的的花卉里联想到,贾府四千金的名字组合「元迎探惜」(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被后人解读的「原应叹息」,暗示著春去春回,美好花季无法长存,绝美的短暂,令人叹息。常玉《青花盆与菊》


常玉的绘画和生命的确留予后人无限低吟,1956年的《蓝底瓶花》风格简洁洗鍊,不以多重色彩铺陈丰华,仅以蓝白两色即能展现花的清艳,颇有中国水墨的极简味道。净白的瓶身采取中国瓷瓶的形制,在沧茫的深蓝背景里昂然直立,崚嶒的枝叶如海底的珊瑚,晶莹透亮,随波浪轻轻摇曳。《蓝底瓶花》所呈现的是潇洒的常玉及其孤芳自赏的心境。自幼受过东方书画的薰陶,常玉擅长疏密有致的线条勾勒,兼采中西形式构成,单色调的层层敷染,融入现代绘画的质感。常玉一生在巴黎追求西方自由开放的艺术空气,但他的血脉流淌的,自始至终仍是东方文人的傲气,这种精神在他的后期花卉作品更是展露无疑,其中他所开创的个人风格,后人全然无法仿效。


在百家争鸣的巴黎画派中,常玉的绘画遗世独立,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名字,直至20世纪后期终于找到知音,他的一批晚期花卉作品现在保存在台湾的国立历史博物馆,成为华人世界重要的瑰宝。2004年巴黎东方博物馆以「身体语言」为题,展出百余幅常玉的创作,将这位来自中国的艺术家介绍给国际艺坛。


FOLLOW US.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