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系列─单鞭下势

1982年

木雕

47(长) x 35(宽) x 46(高) cm

签名:朱铭 '82

预估价
16,000,000 - 22,000,000
3,776,300 - 5,192,400
484,400 - 666,100
成交价
16,280,000
3,929,520
504,572

羅芙奧台北2007秋季拍卖会

074

朱铭 (台湾, 1938 年生)

太极系列─单鞭下势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附真善美画廊开立之原作保证书

赏析:
对朱铭而言"艺术是种修行",是他数十年艺术生涯的体验,加上只有小学毕业的他,看书相当费时,但却不影响其学习的志趣,不但养成以天地自然为师的特质,更学会去思考,他曾表示:"我有思考的习惯,睡前一定要想一件与自然有关的课题,并找到满意的答案,这就是修。不是去外面学习,因为你在外面看了很多,那都是别人的思想,最重要的是你要怎么做。但不学也不行,不学的人就没有思想及观念,我若没学,就像素人画家一样,只会讲故事,而没有自己的语言,不知道艺术是什么,更不知道艺术家要如何生活。我很努力,每天的生活都是在搞艺术,要像和尚的修行一样才对。"从这方面来看,他受老师杨英风影响不少,杨英风收朱铭为徒后,虽不曾正式上过一堂课,但在艺术实践中毫无保留地加以指导,并且非常了解学生的所长和不足之处,对杨氏而言,艺术上的本质在于心而非手,华丽的工艺并不是带出艺术价值的主要动力,他也发现了朱铭在"心"的层面上是丰富且深广的,也因如此,杨英风总是寻求机缘让朱铭展现才华。而他对朱铭的启发就在于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及推崇简朴写意的美学观并简化雕塑的形式,以适当的材料来表现特定的题材,使材质本身的肌理成为雕塑语言的基础部份,在1968到1976年间,与杨英风长期的相处下,朱铭艺术的成熟度有显著的进步,从一位艺匠锐蜕变为国际知名的雕塑大师。

早期以台湾民俗或民间生活为体材的雕塑到此引起国际艺坛关注的"太极"系列,皆为其生活的再现,巧妙的是,"太极"系列或许也是杨老师建议他练太极培养身体而不经意下诞生的果实,当朱铭正当着迷于太极的奥妙,思绪充斥着太极拳的各样招式,自然而然便想将它们的样子以雕塑形式再现,对他来说,用手比划和用手刻划是相同的,也无需事先特别去设计,所有的作品都无法预先安排,完全看生活的当下是在那一个点停泊,因为事先的安排或设计都不是朱铭的习惯。

1978年,朱铭二度赴日展出,而这也是他的"太极系列"首次受到瞩目的一次展览,其中"单鞭下势"系列作品从此便矗立在了日本的"雕刻之森"。"太极系列"也为他的创作生涯开辟了另一个旅程。其实在此之前,就在1976年他成名的那次个展中,朱铭就已展出一尊题为《功夫》的木雕,可以说是"太极系列"的发端。在朱铭眼中,"太极系列"才是他自己风格的起点,而他所要表达的那份生命力,是由内而外,而非由外而内。

"太极系列"雕塑之中,几何化抽象体面与人物动势造型的联系,以及三度空间语言中动静与粗放简洁的对比,形成了作品丰富有致的节奏变化;雕塑在阳光和阴影之中形成极为丰富的变化效果。在此件《单鞭下势》中,朱铭凭借着自己的经验、阅历和判断,将人们熟知的太极文化以及相关的拳术套路加以艺术处理,从以往相关的意象架构中脱离出来,让人生动地感觉出单鞭即下的势大、力沉与势不可挡。

朱铭的"太极系列"创作,将架上雕塑和环境雕塑相互参照和融合,引入现代雕塑的新理念,在现代的公共空间之中,赋予了更为广阔的视觉创造和人文图景。《太极系列》以其独特的视觉符号和雕塑形态,成为都市生活的互补和自然造化的延伸。作品形成了以静制动的视觉张力和震撼人心的体量感,具有特定的时代感召力,富有无尽的当代审美精神的想象和陶冶。


FOLLOW US.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