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线条系列

1995年

油彩 画布

100 x 80 cm

签名右下:周春芽 1995

预估价
1,200,000 - 1,800,000
5,042,000 - 7,563,000
154,600 - 232,000

羅芙奧香港2016春季拍卖会

072

周春芽 (中国, 1955 年生)

黑线条系列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赏析:
放眼过去数十年中国艺坛的潮流与风格演变,周春芽与其他当代艺术家卓然不同。在灵感、象征、技巧与理念等方面,周春芽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走向,不随流行起舞,努力建立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法。周春芽不愿与其他当代中国艺术家一样,为政治与意识形态挂帅的艺术理论背书,他透过多项代表性系列作品,展现自己的热忱与兴趣,如:「西藏」、「石头」、「花卉」、「桃花」与「绿狗」。周春芽独特的表现手法深获各界肯定,2010 年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第一次个人回顾展。同年,周春芽荣获 2010艺术权力榜(Art Power Awards)年度艺术家头衔,前一年得主是周春芽的好友张晓刚。周春芽不愿以特定流派局限自己的艺术风格,因此作品风格与表现能够维持原创性。周春芽与当代艺术潮流与运动首次脱钩,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后。当时他在四川美术学院的同学发起伤痕艺术运动,反应社会动乱与历史伤痕等现况,而周春芽却以藏人的田园牧歌与农村生活为题材。他表示,虽然欣赏同侪发起的伤痕艺术论述,但他有自己偏好的艺术主题,「我只想描绘生活,这样才能直接与人接触,让艺术表现与个人的真实热情合而为一。」周春芽的西藏作品并非再现政治化隐喻或社会理论,而是在藏人身上与西藏山水中发现独特的色彩与朴实之美,使他倾注心力于简单美学。

「西藏系列」创作结束之后,周春芽离开动荡的中国,前往德国卡塞尔综合大学攻读硕士。谈到他在德国的生活,周春芽表示,「我真正的教室是德国与其他欧洲国家的美术馆和画廊。」他接触西方艺术思潮,如立体派、表现主义、野兽派、新表现主义者(Junge Wilde 狂野青年)等理论,拓展了美学视野,更影响他的艺术表现风格。尽管周春芽十分认同德国的艺术风潮,但他并未在德国滞留太久,1989 年他返回中国。中国对周春芽始终保持某种影响力,如他自己所言,「我深受中国传统影响,无论身处何地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在研究中国传统的过程中,周春芽创作了「石头」与「花卉」两个系列的作品,将他在德国学到的现代西方视觉实验手法,与传统中国文人画家的艺术元素相结合。在其他当代中国艺术家热情参与新浪潮(New Wave)、玩世现实主义与政治普普运动等艺术潮流之际,周春芽选择与文人美学有关的主题,避开了周遭艺术运动的争议性激进主义。

在新艺术浪潮汹涌的19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官方主导的美术主流依然是以政治和道德目的为先导。很多艺术家以批判为切入点进行创作。周则在此时再次选择与主流背离。他避开政治普普等艺坛流行语言,潜心研究中国文人山水传统,并试图在传统水墨和抽象表现主义,及表现主义之间确立自己的风格。周春芽虽然受到董其昌、石涛、八大山人和黄宾虹等传统艺术家的影响,但仍致力挖掘传统绘画题材之精华,融入西方艺术的大胆用色与理念,在既有传统领域中开辟新局。其1990年代的作品中,最常见的风格尝试即将中国传统水墨绘画的黑色与德国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的结合运用。艺术家将艺术的理念融入色彩与线条,他自认为是以形式来沟通的画者。在1990年代的佳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黑色为主色调。黑色背景的肖像和半抽象的人体与山石是这一时期最多见的题材。

此次呈现的作品《黑线条系列》完成于1995年,不同于山石和半抽象的人体,画面中的具象元素被抽离,任何可读的视觉线索全部缺席。黑色和赭色奠定画面基调。基底的黑色线条整齐排列,由画面中央向四周扩散,新一层的线条又以整齐的排列从不同方向盖过。笔刷在画面迅速划过,速度与力量的轨迹清晰可辨。画面的最上层以赭色和黑色颜料做出凹凸肌理。作品并未给出明确的意义指向,不批判,亦不颂扬,只是艺术家在作画时的自我表达。作品在构图上与罗芙奥2012年春季拍卖中呈现的另一件周春芽1992年创作的作品《山水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此件《黑线条系列》则在抽象表现主义的运用上走得更远,更为深入。另外,作品的命名上也预告其意味,作品的名称往往会给观者一定的引导,而抽象绘画往往会规避任何可能的具象指引。正如这件作品便以画面的内容命名,拒绝任何具象的联想。观者只有跟随线条的律动,游走画面之中方可理解画家作画时的激情。

FOLLOW US.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