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语录

2005年

油彩 画布

150 x 180 cm

签名右下:曾梵志 2005 Zeng Fanzhi

预估价
7,000,000 - 9,500,000
26,950,000 - 36,580,000
891,700 - 1,210,200
成交价
11,280,000
43,384,615
1,453,608

羅芙奧香港2012春季拍卖会

045

曾梵志 (中国, 1964 年生)

毛语录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赏析:

当中国社会敞开大门簇拥现代主义时,许多当代艺术家面临了新旧融合的困境。很多与曾梵志同辈的艺术家都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因而深受其影响。虽然文化大革命制造了许多骚动与混乱,但文革之前已存在的意识形态、信念与希望仍与当时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而如何将过去的理念、信念和希望与现代融合就成为当代艺术家的重大难题。当1960与1970年代初期的纷扰混乱随着记忆而消逝,伴随而来的是以自私、个人主义与疏离感取代既有价值观与理念的现代主义,相较之下,早期的理念、信念和希望似乎安全、温馨。许多艺术家将当时象征性的事物加入到作品中,例如天安门广场、毛泽东或文化大革命海报等,让伟大理念不至于被遗忘或抛弃。


《毛语录》是曾梵志的重要经典作品。画风细腻、擅长探索内心世界,并广受世界推崇,他用画笔刻画出现代中国的伤痛过往。在这幅庄严的作品中,年轻气盛的毛泽东坚毅地站着,若有所思地读着他的名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宛如知名画家曾梵志正向另一位知名艺术家毛泽东致敬。不过,相较于其他具象派的当代艺术家,更着重在人物的描绘及其内心世界的活动过程。他在画中运用纯熟的表现技巧,揣摩人物心境,以深刻传达出画中人的情感与心理状态。


在所有中国当代艺术家中,曾梵志的作品是最富有个人色彩与前卫感的,因为他的作品不时地反应出人生各阶段的心理状态与内在忧虑。他也不断地拓展其艺术风格和创作过程的疆界,创造新颖且吸引人的表现手法。曾梵志出生于1964年,并在文化大革命的时代下长大。内向的个性造就了他内心的疏离感与隔阂。年轻时,社会纷扰与不合理现象重创了他的心灵,而上学时,因表现不佳,加上与老师不合,以至于无法领取红卫兵的红围巾,更加深了他的疏离。他在湖北艺术学院求学时,接触到德国的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成为他抒发内心困惑的管道,自此,他终于得以宣泄内心的思绪与疏离感。


在武汉时,他创作了「医院」和「肉」这两个作品系列, 内容充满骇人影像,色彩强烈。「医院系列」刻画了漠不关心的医生和充满恐惧的病人,「肉系列」则描绘出沾满血水的屠宰场工人躺在动物尸体上睡觉。这两个系列都取材自他的年少生活经验。由于当时大多数的家庭都没有浴室,年幼的曾梵志只得去附近医院借用浴室,使得他敏锐的心灵深受医院惊骇场景的冲击。另外,他每天上下学途中必须经过屠宰场,常看到工人在酷暑中躺在冰冷的动物尸体上午睡,帮自己降温。


由于武汉的学校不接受曾梵志非具象派的艺术风格,因此他迁居到北京,希望能获得认同,然而他看到的却是自恋、自私又虚伪的都会青年。在得不到团体归属感的情况下,他的疏离感与不安与日具增,因而创作出「面具系列」。此代表作让他首度尝到国际的赞赏与认同。在此系列中,每个人都戴着面具,隐藏起自己的身分、感觉、表情和真实自我。在「面具系列」后,曾梵志的画风更为抽象,并深受传统水墨国画与书法的影响。在他的「肖像系列」中,人物不再戴着面具,脸上的不安、困惑与困扰一览无遗。此系列作品运用了中国画的留白,画中人物仿佛尚未完成,而浮现在空白背景中。本幅作品《毛语录》就是采用这样的技巧。


借由去除背景并减少细节,曾梵志将焦点集中在画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毛泽东写在海报上的诗词模糊难辨,让观众能聚焦在这位革新伟人身上,而不是画中的文字。曾梵志在许多系列中用不同手法描绘过毛泽东,仿佛他还在寻找最适当的方式来呈现或理解这位伟人。他也深受安迪.沃荷绘制毛泽东与其他名人的手法所影响,只不过曾梵志的画风与沃荷相反。沃荷是推动艺术家与艺术商业化的最佳典范,他将人物商业化并去拟人化。曾梵志则是深刻地探索个体、个体的心境。在「伟人系列」中,曾梵志笔下的毛泽东和文化革命宣传海报上的毛泽东如出一辙—有着父亲或祖父般的形象,是伟大的守护者和拯救者,至今仍受广大中国人爱戴的人物。但是曾梵志从不墨守成规,他是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专家。


在《毛语录》中,曾梵志描绘的毛泽东与文化大革命海报中骇人猛狮般的毛泽东相去甚远。此画中的他穿着工装,背对着观众,沉浸在占领南京的喜悦中。他的手摆在臀部上,对着自己的伟大功绩洋洋得意。在这幅画中,毛泽东只是个亲民、受人爱戴,并且刚完成重大使命的年轻人。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人期待中的毛泽东—将人民从国民政府解放出来的伟大革命家,而不是晚年精神失常的毛泽东。


毛泽东庆贺共产党在当时的首都南京击败国民革命军时,写了一首诗词,也正是画中的文字。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场胜利对共产党至为关键,而毛泽东的诗词更是广为流传,并为每个中国人民所珍藏。曾梵志笔下的毛泽东以谦卑亲民之姿,站在自己创作的诗词前,展现出伟大军人和胜利者的风范。画中毛泽东陷入沉思与自省的模样,展现出迈向伟大的必经过程。曾梵志巧妙地拉近观众与毛泽东之间的距离,仿佛我们正默默地观察这位被捕捉到沉思风采的伟人。透过曾梵志的画作,我们得以分享坦然面对自我时的情感历程与心境。我们看到的不是妄自尊大的毛泽东,而是他毫无遮掩的真实自我。


曾梵志结合表现主义手法与传统水墨国画的抽象技巧,让画中人物极具深度。空白背景与模糊诗句将毛泽东区隔出来,让观众的目光落在人物性格与心境上。传统国画的笔法对曾梵志的笔触也影响至深。他豪迈而粗旷地绘出毛泽东的蓝色外套与帽子,营造出抽象感,再强而有力地用细线条加强衣服细节,有如中国书法。脸部和手部则用浓厚、显眼的肤色调,让焦点停留在这血肉之躯上,呈现出真实的人物,而非联想后的影像。整体而言,曾梵志纯熟而具体地描绘出人物特征,而非虚构的形象,让观众看到真实的个体,而不是脑中的印象。沃荷总是将毛泽东描绘成尊贵、仁慈、笑容满面的领导人,而曾梵志此画作中的毛泽东却是一个赞叹自我成就的平凡人。


《毛语录》是曾梵志的极致代表作,他用纯熟的绘画技巧,捕捉人物在超然离群的当下展现出真实的自我。


FOLLOW US.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