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系列─对招

1998年

木雕

48.1(长) x 32.9(宽) x 67.8(高) cm (左)
50(长) x 35(宽) x 66(高) cm (右)

签名雕刻:朱铭 '98(2件)

预估价
15,000,000 - 20,000,000
3,659,000 - 4,878,000
478,500 - 638,000
成交价
16,800,000
4,329,897
557,214

羅芙奧台北2011秋季拍卖会

156

朱铭 (台湾, 1938 年生)

太极系列─对招


Please Enter Your Questions.

Wrong Email.

附财团法人朱铭文教基金会所开立之作品鉴定报告书

赏析:

朱铭1938年出生于台湾的苗栗县通宵镇,早年未接受完善的美术教育,15岁时跟随李金川师傅学习传统木雕技艺。30岁时,他放弃在大雕刻厂首席师傅的高薪,离开故乡,向雕刻大师杨英风学艺术现代雕塑,为期八年。当年朱铭身体瘦弱,杨英风建议他修习太极拳养身。练太极拳原本仅为了强身,然而领悟力极强的朱铭,却从中体会到思想与心灵上的奥妙。


以太极拳调养与修行期间,朱铭体会到自然万物、大气运作的能量与蕴涵,内化为个人思想体系后,渐表诸于雕刻创作上。于是,气势磅礴的快意大作「太极」系列,便在朱铭的领悟与体会下以艺术创作成形,「太极系列」雕塑的抽象意涵,将中国文化传统化为超越语言、国界的艺术创作。


朱铭的太极系列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展现个体的技巧与姿态,另一类则讲求两股力量之间的对立关系,也就是双人对打。在单一人物的太极雕塑中,太极的力量和节奏透过身体的运动和姿势来表达。但太极在本质上可谓两极相生,即「阴」与「阳」,两极相互关联,循环往复合而为一,构成和谐而有力的运动。此件《太极系列—对招》动静、虚实之间,将太极拳随屈就伸、人刚我柔、借人之力、顺人之势的精义显露无疑。在「太极系列」的创作探索中,朱铭经历了从有形到无形的千雕万凿,其作品材质上樟木的古色古香,把人带入到宁静而悠远的哲学境界。


在朱铭眼中,「太极系列」才是他个人风格的代表,而他所要表达的那份生命力,是由内而外,而非由外而内。太极拳看似柔软无力,实则阴阳相生、柔中寓刚、刚柔并济、动静相随,它以架势诱导身体产生调和动作的均衡,气体运行,而达平与静的效果。太极拳讲究匀、慢、柔、圆,充分体现美学思想,宛如不同的人练太极同一招式时,会展现不同的力度。因此,当朱铭在雕塑每一件太极时,也赋予他们独特的生命力。朱铭掌握了太极的精神与形式的概念,他的创作愈益自信洗练,达到「随意雕琢」忘我的境界。简单的劈、削、砍,律动感与重量感于焉而生。在这件作品中,太极对招表现了两种武打形式,兼具冷静与力度。


牛津大学美术史学家苏立文曾说:「太极同时也是一种仪式性的格斗形式,两个形体相互对峙。在太极对招中,借由参与者的移动,他(较少是她)得以胜过自己。古代的军事分析师孙子写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参阅《朱铭太极系列雕塑》,汉雅轩,香港,1993)。法国艺评家尚律克.夏绿莫赞誉:「朱铭在三度空间中以线条、形式,解决铜雕向来存在的笨重感问题,熟练地呈现太极的律动,使中国武术艺术的不安定状态取得和谐、平衡。他认为朱铭的『太极旋踢』和『太极对招』似乎重现了希腊雕像的神奇发现,大块量体中竟然隐藏着矫捷的形式。」(参阅尚律克.夏绿莫着《朱铭》, 艺术圈出版社,巴黎,2002,页79)


FOLLOW US. 关注我们